
【榜样力量】风陵渡镇寻“三有” 作家走访刘桂元
近期,《运城晚报》连续刊发有关“三有”企业家刘桂元的报道及反响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7月13日一早,运城市作家协会与运城晚报共同组织来自市直、永济、芮城、万荣、河津及夏县作协的作家近50人,奔赴芮城县风陵渡镇东风食品厂,寻访“三有”精神,在新闻界关注采访后,从文学的角度对这里进行再次挖掘。
“三有”即“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三有”企业家刘桂元以身作则,以己之身担负起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他的感人事迹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生动实践。为丰富和激励全市作家文学创作活动,宣传和挖掘“三有”精神,助力运城文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市作协与运城晚报共同组织作家们走近热心公益、扶危救困模范、“三有”企业家刘桂元,深入了解他的公益故事。
风陵渡不仅是黄河上有名的古渡口,更是黄、渭、洛三河交汇处,晋、秦、豫三省交界之地。黄河在此向东转弯,一路浩荡入海。南接中原、西锁关中的风陵渡作为三省交通要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商贾云集之所。因此,风陵渡的饮食有着上千年的传承历史,风陵渡点心更是当地的传统名吃,远销各地。
当天,在“三有”企业家刘桂元厂长的陪同下,作家们参观了东风食品厂生产车间和展销大厅,了解了糕点的制作工艺流程和品类产销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作家们纷纷感叹:从原料选择到加工成品,每一步制作过程都凝聚了东风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东风文化园里,刘桂元从风陵渡点心的传说、“东风”品牌的由来,以及传统糕点制作一路走来的工艺演变、品类创新、包装升级等方面,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获得的荣誉。
之后,大家一起组织座谈。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文红、风陵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原主任翟英杰、风陵渡中学原校长任俊朝、原风陵渡食品加工厂厂长刘英民、芮城县商会原副会长李孟强、东风食品厂党支部书记苏自强等对刘桂元的奉献与事迹进行介绍,“多年来,他一直尽最大努力,让一个个村民生活得更好”“他的爱岗敬业、工作能力、社会贡献,我是见证人”“善良朴实,品格素养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件件是真,句句是实”……他们眼中的刘桂元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扶贫救困、热心奉献。作家代表、永济市文联主席杨孟冬表示,作家要强化“四力”,写好刘桂元的故事,让文学艺术助力新时代文明传承与文化建设。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桂元向作家们讲述了自己创办东风食品厂的缘由、经过和艰苦的奋斗故事,从最初产品在镇上老街零售到现在销往省内外各地,从创业的艰难、困惑到送货上门、闯出市场,一路严把原料质量关,发挥传统点心的品牌优势,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拓展市场,热心公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自己富不算富,带领大家都富起来’这个信念一直在我心中。”刘桂元说,“播种和收获虽然不在一个季节,但所有的播种都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不管在哪个行业,立足哪个岗位,所有流下的汗水都将成为你前行道路的光,照耀你一路向前。”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担的是回报家国的大责,尽的是回馈乡梓的大义,献的是回赠乡亲的大爱。
座谈会后,大家品尝了东风食品厂出品的点心,纷纷表示,找到了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人的成功与养育他的那方水土是分不开的。作家一行还参观了东风食品厂附近的风陵渡火车站、风陵渡食堂、人民银行等标志性老建筑,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咀,背靠中条山,远眺陕西潼关,俯视河浪滔滔,聆听风陵渡的名字由来、历史故事,感受古渡风采。这里不仅是传说中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黄帝贤臣风后的陵地,也是大河拐弯最明显的地方,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壮丽的河山孕育了一方生民的情怀和追求,这给了“三有”企业家刘桂元与同事们的精神起点,正如刘桂元与他的同事所讲的那样,风陵渡镇淳朴的民风、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山水风华、草木灵气都给了东风人和东风点心一种品质,一种助人向上、向善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