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河东好“丰”景
——我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麦香稻馨,“粮囤子”“米袋子”保障有力;果甜蔬鲜,“果盘子”“菜篮子”供给充裕;畜壮禽肥,“肉案子”量足价稳;蟹肥虾美,“鱼池子”固本兴新……
2024年,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巩固拓展粮、果、菜、畜、渔、药、林七大产业发展格局,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了新局面。
“稳”字保供给,粮食安全夯基筑底
2024年,我市坚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积极应对“干热风”等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024年,我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在黄河、汾河沿线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特别是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吨半粮”示范田的粮食单产提升举措,成功建成“吨半粮”32个、总面积达2.28万亩。其中,稷山县稷峰镇吴城村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示范田复播玉米最高亩产达1176.59公斤,创全市玉米单产纪录,为全市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探索了经验路径、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特”字促发展,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我市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足做活特优农业、工业农业、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四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壮大特优农业。打好农业特色优势牌,示范推广以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茶北栽、南鱼北养为特征的“四南四北”农业产业转型,聚焦稻菜茶渔产业,持续发展水稻种植达6万亩,扶持建设两个大米加工厂,打造“荣后大米”等品牌;扶持山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强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年供应香港、广东、上海等地大田叶菜20万余吨;扶持建设厚民茶场600余亩,年产绿茶6000公斤、红茶1000公斤,年总产值达1200万元;推动盐碱地“变废为宝”,持续扶持广东海大、山西盐大、永济硕成、云锦舜湖等企业建设规模化渔业养殖基地,年产南美白对虾800吨、罗非鱼1200吨;因地制宜在临猗、万荣、永济、芮城等县(市)黄河滩地发展大闸蟹养殖2500亩,让昔日满目萧条、大面积闲置撂荒的黄河滩变成了前景广阔的“金银滩”。
——做强工业农业。打造优质果蔬、饮品酿品、主食糕点、中药材、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420家;成立运城市农产品加工担保基金,逐步解决农业企业贷款融资难等问题。
——打造品牌农业。持续擦亮“农耕之源 天富运城”“运农优品”等品牌,叫响“运城面粉”“运城蔬菜”“运城苹果”三大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培育“运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夏县西瓜”“绛县大樱桃”5个超亿元区域品牌,新获证“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圳品”等“特”“优”农产品103个,“运城苹果”“临猗苹果”入选2024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夏县西瓜”成为全国品牌价值最高的西瓜类品牌……2024年,我市有效实现了农业品牌由多转优、由大变强、由广向精、由品增效的转变。
——发展数字农业。持续完善全国首家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为推动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助力新绛县打造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助力夏县和芮城县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县,支持滴滴农业、远鹏智慧农场、中农乐等社会化数字农业建设,为运城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强”字夯基础,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持续聚焦耕地质量提升、种业振兴、机械强农、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补齐农业生产能力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2024年,我市持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25.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总面积达527万亩;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强化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新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约为17.4万亩;选育农作物新品种3个,推广新品种25个,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5%,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西葫芦种业大会在新绛县成功举办;建设19个农机推广示范点,补贴农机具32789台(件),扎实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和农业设备设施更新工作,河津、稷山、新绛、夏县4个县(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实施稷山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改”字添动力,发展活力持续激发
2024年,我市坚持把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作为增加动力、激发活力的重要抓手,深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创新推广全程托管、菜单式托管、单环节托管,形成并推广农业生产托管“运城经验”,2017年至2024年连续8年争取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资金2.61亿元,完成托管服务面积332万亩,引导带动全市服务面积约700万亩,带动小农户70万余户。创新实施“1+4+N”模式,每年列支1000万元扶持乡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总收入达10.3亿元。持续优化覆盖县乡两级的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14242家,包括国家级示范社104家、省级示范社300家;家庭农场累计达25896家,包括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6家;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7.1万余人次,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富农发展格局。
“争”字求突破,农业发展向新图强
2024年,我市积极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更大指导支持,用活政策,抢抓机遇,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运城经验树标杆。2024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推进会、全国农作物种子产供需形势分析夏季例会、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场推进会等在我市成功召开,我市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特”“优”农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等工作获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充分肯定,特别是2024年10月25日,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运城实践”受到全省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示范活动亮名片。2024年,成功举办以“小满将满 丰收可期”为主题的运城小麦文化节暨河东故里话小满直播活动,当日线上吸引粉丝超100万人,有效扩大了运城农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功举办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运城主场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开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国字号项目强支撑。2024年,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新绛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稷山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称号,夏县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永济市卿头镇(葡萄)和稷山县太阳乡(中药材)成功入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晋龙养殖、康顺达食品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普盛种业入列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为运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回眸过去,硕果盈枝;展望未来,重任在肩。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奔赴新征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彰显“三农”担当、贡献“三农”力量。(董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