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运城要闻
我市以河湖长制工作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湖长制,发力河湖“长治”
来源:运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4 13:52

  开展“清河保质”行动、“两清一畅”行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全面整肃,示范引领成员单位和基层河长履职尽责。

  联合河南省洛阳市、三门峡市、济源市,建立两省四地五机关小浪底公益保护协作机制,跨界合作不断深化。

  运城河湖长制IP形象“河小关”、母亲河彩绘惊艳亮相,主题宣讲、志愿者行动此起彼伏,全面掀起社会各界参与河湖保护和宣传的高潮。

  ……

  河湖长制,发力河湖“长治”。2024年,我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持续引深创新河湖长制工作,切实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独角戏”到“集体舞”

  头顶烈日炎炎,身上汗流浃背。去年5月7日,市河长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从汾河的新绛与侯马交界,一直到万荣入黄口,对汾河运城段全线不间断巡河并对防汛备汛情况进行徒步巡查。这是继3月17日后又一次拉网式巡河巡查,共发现问题19处,均得到及时梳理解决。

  市河长办的“巡河打样”,带动基层河长和成员单位加强河湖管护。守好河湖“红线”、护好母亲河,保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全市上下共同行动。

  从领治到共治,“独角戏”变“集体舞”。2024年,全市各级河长共巡河88946次,其中市级河长巡河88次、县级河长961次、乡级河长8117次、村级河长79780次。市河长办在垣曲、平陆、夏县、盐湖、稷山5县(区)开展巡河情况抽查,约谈乡村两级河长38名,督促各级河长巡河履职,打通巡河“最后一公里”。

  跳好“集体舞”,须有“领舞”主心骨。一年来,围绕全市河湖长制工作重点任务,我市印发市总河长令,围绕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和河湖库“清四乱”,分别印发市总河长第02号令和第03号令,明确幸福河湖建设七大分类23项任务和“清四乱”责任部门,进一步落实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通过省级评估,运城盐湖、亳清河垣曲段、白沙河夏县段被评为省级五星幸福河湖,涑水河永济段、汾河新绛段、汾河河津段被评为四星幸福河湖;涑水河临猗段被评为三星幸福河湖,2024年度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跳好“集体舞”,部门协作渐入佳境。作为主要牵头部门,市水务局协调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中心城区干河、常硝渠联合巡查,督促推进常硝渠、干河环境整治。2024年汛期,组织成员单位在汾河、涑水河开展联合巡查。同时,联合洛阳、三门峡、济源建立两省四地五机关小浪底公益保护协作机制,推动解决河湖重点难点问题。

  跳好“集体舞”,汇聚社会合力。2024年7月4日,市河长办正式发布运城市河湖长制标识和“河小关”IP形象,引发众多媒体报道,公众反响普遍积极且热烈,关爱河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立足开展社会化活动,我市还利用“河小关”抖音号发布河湖题材短视频42个;市县两级联动开展开学第一课河湖长制进校园活动,开展河湖长制宣讲13场,组织青少年完成13幅母亲河彩绘;联合市总工会、市妇联等单位,在盐湖22号堤埝举行“关爱河湖,保护母亲河”全市联动启动仪式,特别是组织开展了净滩志愿行动10次,在全社会形成爱河护河浓厚氛围。

从“治一河(湖)”到“治全域”

  2024年2月,万荣县河长办利用无人机开展巡河,在三交河万荣段发现一起倾倒垃圾行为,于是立即向属地镇政府下发交办卡,明确要求立即核查处理,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据悉,万荣县河长办全年使用无人机开展巡河65次,发现解决问题4处。同时,利用无人机拍摄河湖宣传视频3个,呼吁社会大众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装备拔头筹,治理争上游。2024年,我市河长办累计投资十余万元,为13个县(市、区)配备13台无人机,并组织县河长办工作人员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进一步提升各县(市、区)河长办履职能力及水平。通过使用无人机进行河道巡查,实现了河道管控全覆盖,以往看不到、过不去的地方都被纳入了监控范围。“两清一畅”专项行动中,利用无人机对涑水河全段进行飞检,拍摄专题飞检视频6个、发布宣传视频3个、发现问题101处、下达限期整改督办单3份,做到排查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行动期间,沿涑水河六县(市、区)共出动人员620人次,动用机械2700余台次,清理杂草1.5万平方米、淤泥9500立方米、河道内外各类垃圾1580立方米。

  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市河长办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清河保质”专项行动,进一步压实基层河长责任,督促水务、环保等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共发现河道垃圾、漂浮物、淤积、施工影响等问题386处,全部整改完成,维护河湖面貌。

  涑水河是运城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推进涑水河全流域治理至关重要。截至目前,总投资3.69亿元、治理长度6.8公里的涑水河绛县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2.3亿元,投资完成率62%,主体工程年底完成。总投资2.23亿元、治理长度36.5公里的涑水河永济段河道治理工程(伍姓湖—涑水河入黄口段),完成投资2.22亿元,投资完成率99%,即将全面完工。同时,继续实施涑水河生态补水,已补水4933万立方米,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沿途的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河道生态功能初步得到恢复。

  在中心城区,我市加快推进运城市排洪通道(姚暹渠)改造工程,主要对姚暹渠城区段干河以下渠段进行拓宽改造,改造长度45.307公里。目前,盐湖段、永济段初设批复总投资约6亿元,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努力做好姚暹渠城区段、常硝渠、干河、老官道河、姚暹渠景观段、硝池滩应急分水泵站等维护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姚暹渠、老官道河日常巡渠及打捞工作,确保景观段岸坡无杂草、水面无垃圾,老官道河无垃圾、无碍洪物,成功应对了7轮强降雨过程,确保了中心城区及姚暹渠行洪安全。

从治生态到兴文旅

  在汾河流域新绛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起点的大坝上放眼远眺,数十公里的老堤坝焕然一新,犹如汾河边蜿蜒的长城,守护着沿线村庄的农田和居民。

  “老堤坝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坝面宽度大都在3米到4米,汛期巡河时会车都比较困难,临河道主槽处更是容易发生险情。”新绛县汾河防洪能力提升项目部负责人赵康介绍说,“这次改造,我们对整个坝体进行加高加宽培厚,坝体进一步稳固,坝顶道路净宽达到7米,有利于巡河和抢险。同时,对险工段进行了重点防护,整个堤坝的防洪能力得到全面加强。交通部门实施的坝顶沥青道路,更是给沿线群众提供了一条休闲娱乐的水利长廊和生态景观长廊。”

  筑牢河道堤防,与汾河和平共处。2024年,我市持续谋划实施汾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11项,总投资19.6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7项,完成主体工程3项,应急开工1项,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其中,总投资2.14亿元的汾河流域新绛县干流段综合治理项目,主要是对汾河上游堤防已达标段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实施堤防加高加固改造16.91公里,主槽岸坡、堤防临水侧防护10.14公里以及浍河入汾口和三泉河入汾口整治等。

  通过项目实施,汾河运城段两侧形成堤防205.41公里,均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城区段除新绛县尚有2.31公里正在实施外,其余均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从治生态到兴文旅,安全防线“硬”起来,全域旅游“美”起来。我市规划建设的沿汾旅游公路规划总长115.63公里,为汾河右堤堤顶路面,已全线基本贯通。113.32公里堤顶道路硬化及290万平方米堤防两侧绿化面积,俨然一道亮丽的旅游长廊。这条旅游公路,将汾河流域4县(市)有效“串联”,实现互通互惠,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路景交融、各具特色、宜行宜游的“快进慢游”深体验式旅游公路网。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终入黄河。立足汾、黄并肩这一独特优势,万荣县因地制宜,在汾河旅游公路和沿黄一号旅游公路叠合路段精心布设多处精品旅游景点。其中,北辛舍利塔观景台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辛舍利塔为核心,累计投资2200万元,将这里建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地势最高的观景平台,建成当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生态平台、农文旅融合的休闲平台、巡河望麦观鸟看花的观景平台和防洪抗洪的指挥平台。占地300余亩、位于寨子沟的万荣农耕文明雕塑博览园,更是连接古今、穿越时空、走向未来……

  长河激浪起,潮涌日日新。在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征程上,我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正奋力奏响“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最美乐章。(杨红义 杨 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