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
运城:前三季度农业经济平稳运行
发布时间: 2024-11-20 09:42

2024年,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前三季度以来,全市粮食面积保持稳定,蔬菜生产提质增效,畜禽生产稳中向优,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作物贡献突出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30.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05.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9%,增长4.8%,上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4个百分点;林业产值12.7亿元,占比2.9%,下降6.6%,下拉0.4个百分点;牧业产值73.7亿元,占比17.1%,增长7.6%,上拉1.3个百分点;渔业产值3.7亿元,占比0.9%,增长7.8%,上拉0.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5.1亿元,占比8.2%,增长3.3%,上拉0.3个百分点。

  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贡献突出。前三季度,全市水果产值完成138.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1%,增长7.2%,上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蔬菜产值61.1亿元,占比14.2%,增长4.3%,上拉0.6个百分点;药材产值22.1亿元,占比5.1%,增长9.3%,上拉0.4个百分点。以上3种经济作物产值合计占比达到51.4%,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8%,共上拉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牧业产值同比增长7.6%,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27.4%,上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1.3个百分点。其中,生猪产值34.3亿元,增长9.2%,贡献率13.0%,上拉0.6个百分点;家禽产值30.6亿元,增长6.6%,贡献率11.0%,上拉0.5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

  (一)粮食面积和产量预计实现“三增”

  今年以来,运城市总体求条件对秋粮生产比较有力,目前秋粮总体长势良好,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秋粮面积和总产分别为435.6万亩和36.37亿斤,分别比上年422.03万亩和34.64亿斤增加13.57万亩和1.74亿斤,增长3.21%和5.01%,秋粮亩产预计834.9斤,比上年820.8斤提高了1.7%,总体来看,今年秋粮可实现面积、总产和单产“三增”。目前夏粮已经实现丰收,夏粮面积和总产分别为420.3万亩和27.64亿斤,综合夏粮和秋粮,预计今年全市粮食面积和总产分别为855.9万亩和64.01亿斤,分别比上年845.04万亩和62.11亿斤提高1.29%和3.05%,粮食亩产达747.9斤,比上年735斤提高1.76%,全年粮食面积、总产和单产也将实现“三增”。

  今年,秋粮能够实现增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面积增加。今年夏播期间,全市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为确保秋粮种足种满,及时召开抗旱会议,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所有灌区开足马力上水,实施人工降雨作业,指导群众抢时、抢墒、造墒播种,浇“蒙头水”促出苗等措施,确保秋粮种足种满,全市秋粮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8.02万亩,为今年丰收奠定了面积基础。

  二是中后期降雨偏多。据统计,7-8月,全市平均降雨量240.5mm,比去年同期188.5mm偏多52mm,比历年同期182.2mm偏多58.3mm,雨水充足、土壤墒情较好,对正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秋粮作物生产非常有利,对全市秋粮稳定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蔬菜发展进展加快,面积产量实现双增

  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生产呈现播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的特点。据统计,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7.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万亩,增长1.9%;产量17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1万吨,增长4.2%。其中,播种面积增长较快的是白菜类和叶菜类,面积达2.4万亩和12.0万亩,分别增长6.6%和5.9%。产量是根茎类、水生菜和白菜类增长较快,产量达9.7万吨、7.0万吨和4.0万吨,分别增长152.0%、16.7%和12.9%。

  蔬菜面积产量实现双增主要得益于:一是设施数量增加。2023年全市共新建日光温室2037.65亩,新建大棚1888.85亩。这些新增设施面积对于蔬菜生产的播种面积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蔬菜亩产大幅提升。蔬菜播种的地块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加之生育期温度较高,产量较高的品种陆续进入盛产期,亩产大幅提升。

  (三)水果产量增长较快,特色果业成效显现

  近年来,运城市持续打造连片现代果业示范园区,带动果业特色化、标准化和果文旅融合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园林水果产量432.0万吨,比上年增加27.2万吨,增长6.7%。品种以桃、葡萄、山楂、枣为主,其中桃和葡萄的产量增长最快,产量达188.9万吨和26.4万吨,分别增长14.7%和9.0%。

  园林水果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天气较好,光照充足,温度相对较高,无异常、极端天气,保证了水果的健康生长;二是各县调整水果品种结构,苹果的面积产量下降改种收益更好的梨、桃等品种,产量大幅提升;三是各地积极推动水果产业发展,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建设水果种植基地,技术成熟加之管理到位促使园林水果产量大幅提升。

  (四)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量大幅提升

  运城市持续推进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特有的地形、土壤、气候、环境孕育了道地晋药,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良好,主要种植品种有连翘、柴胡、黄芩、艾蒿、菊花、牡丹、半夏等。前三季度,全市中药材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4万吨,增长9.5%。

  药材产量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疫情之后,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中药材的需求持续增长,中药材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流转等,鼓励农民种植,促进中药材产业呈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三是经济效益提高。近几年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种植中药材相对其他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入,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提高。

  三、主要农牧产品价格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主要农牧产品价格涨势较好,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价格震荡下行、经济作物价格普遍上涨、主要畜禽价格稳中略涨。

  (一)粮食价格震荡下行

  近期全市小麦价格稳中趋弱运行,多重因素交织下,短期内小麦价格上涨支撑不足,部分农户存有惜售心态,准备等待小麦价格反弹后再出售。小麦收购价2.4元/公斤,下降7.6%。玉米市场价格也出现了下滑,收购价2.3元/公斤,下降23.6%。食用大豆价格4.7元/公斤,下降16.4%。不过随着9月初学校开学,学校食堂提前备货对小麦价格有利好;三季度中秋、国庆“双节”,面粉消费也将进入旺季,一定程度上将提振粮食价格。

  (二)经济作物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蔬菜价格持续走高。全市市场上35种大众蔬菜只有4种蔬菜(莲菜、苦瓜、冬瓜、尖椒)价格下降;其余菜品价格多数上涨,其中绿叶蔬菜的价格涨幅最为显著。其中,价格最高的是生姜13.4元/公斤,其次是红尖椒13.2元/公斤。价格最低的是冬瓜0.8元/公斤,其次是茼蒿1.4元/公斤。从涨幅来看:大白菜增长63.0%、韭菜增长28.1%、茄子增长19.5%、生菜增长25.0%。据了解,受前期高温暴雨天气、供需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菜价上涨,预计随着气温的回落和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蔬菜供应和价格有望逐步回归正常。

  二是水果价格有升有降。今年水果价格和去年相比有升有降。早熟苹果、甜柿子价格上涨,桃、冬枣和去年持平,梨价格回落。早熟苹果随着老龄嘎啦果树砍伐,目前收获早熟苹果大多为新品种,均价3.0元/公斤,增长11.5%。 葡萄品种不同价格差距较大,收购价格比去年上涨,巨峰葡萄7.2元/公斤,增长2.4%;夏黑葡萄8.0元/公斤,增长5.9%;阳光玫瑰去年受舆论影响价格过低,价格10.0元/公斤,下降8.0%;梨均价2.2元/公斤,下降15.4%。

  (三)主要畜禽价格稳中略涨

  一是生猪价格逐步上涨。前三季度,生猪均价18.0元/公斤,增长5.3%。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市场对猪肉价格的看涨预期增强,推高今年猪肉价格;二是近期部分生猪养殖户压栏惜售,猪肉价格有所回升;三是6月下旬以来全国大范围的暴雨洪涝,导致饲料原料玉米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

  二是肉牛、肉羊出栏价格稳中略降。三季度肉牛出栏均价为33.3元/公斤,下降4.5%。肉羊出栏均价为27.6元/公斤,下降1.5%。预计随着天气的转凉,牛羊肉需求增大,价格可能会略微回升。

  三是禽肉价格、禽蛋价格小幅上涨。三季度活鸡出栏均价为10.4元/公斤,增长9.8%,鸡蛋价格在10.0元/公斤左右,增长5.3%。临近中秋节,食品加工厂为了生产月饼等食品,增加了鸡蛋采购量,鸡蛋的季节性消费潜力开始释放。同时学生开学,学校食堂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总的看,鸡蛋供需格局偏紧以及鸡蛋生产成本上升,推动蛋价在近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

  四、农业生产需关注的问题

  (一)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民种粮收益不断下降

   近年来农业生产高风险、低回报趋势加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种子、化肥、人工、土地流转等费用大幅上涨,使得种粮成本不断增加,而粮价的下行拉低了农户的种粮收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抬升。农资成本、人工成本等受市场因素影响不断上涨,极端气候变化异常,导致农业增效空间收窄,农民收益不断被挤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收益相比相差甚远,“黑头发打工、白头发打粮”的现象在很多地方比较突出,一些贫瘠地、边远零星地种植效益更低,若受灾害性天气和重大病虫害的影响,甚至会入不敷出。

  (二)畜禽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建设有短板

  运城市生猪、蛋鸡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但产业配套还不够完整,畜禽产品深加工能力还不强。一是生猪本地屠宰比例小。由于本地消费能力不足、猪肉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和市场对生鲜肉的需求有限,现有屠宰企业没有进行分割和精细加工的业务,全年本地屠宰生猪规模仅有50万头左右,四分之三以上的生猪以活猪形式输到重庆、四川、河南等地。二是牛羊屠宰能力不足。当前全市只有一家羊屠宰企业,牛屠宰厂为空白,远不能满足牛羊屠宰需求。三是乳企、蛋品加工企业缺失。全市没有一家较大规模乳企、蛋品加工企业,鸡蛋和牛奶大部分只能外调,产业附加值不高,为本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少。

  (三)农村人口流失加快,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仍需加强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老年化现象突出,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流失,难以适应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农村专业人才数量不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数量偏少,且分布极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偏远乡村,难以吸引优秀返乡人才。不少村集体组织也缺少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造成已有发展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项目难以持续推进和自主运营,做好项目发展的“后半篇文章”成效还不够显著。

  五、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集中,引导土地经营权向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奖励力度,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加快建立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四是要积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二)培育区域畜禽品牌,拓宽产品加工产业链

  一是培育区域畜禽品牌。加大畜禽产品及制成品品牌培育力度,努力提高本地畜禽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做大做强晋南黄牛、晋龙鸡蛋等本地品牌,借鉴或借用“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渠道将运城畜禽产品宣传出去。二是拓宽产品加工产业链。立足生猪、蛋鸡养殖优势地位,将养殖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积极引进猪肉、鸡蛋深加工企业落户运城,提高猪肉、鸡蛋产品的产品质量与绿色无公害水平,提升本地畜禽产品制品竞争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拓宽主要畜禽生产产业链,实现“运城饲养、运城宰杀、运城加工、运城获益”的高质效畜牧业发展模式。

  (三)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一是要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员入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带领其团队来当地发展。二是要稳妥、有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培育,加大对现有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大力培训新型的职业农民,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当地知识分子加入、发挥本土优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