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数据> 统计监测> 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发表时间: 2021-01-29 09:09

  2020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稳定回升,走出了一条破浪前行的“v”型反转线。一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工作主抓手,逆势突围、笃定前行,实施了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硬核举措,全市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回升、加快恢复的向好态势,供给需求明显改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争先进位目标圆满完成。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从分季度累计增速看:2020年一季度全市GDP增速受新冠疫情影响落入负数区间,同比下降2.2%,上半年由负转正增长0.7%,前三季度增长3.1%,全年达到5.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回升4.5个和2.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回升,实现了V型反转。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7.9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14.7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例为16.3:34.1:49.6。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水果蔬菜产量持续增长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6.5亿元,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2.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405.4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7.3亿元,增长0.6%;牧业产值81.1亿元,增长1.9%;渔业产值2.9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专业及其辅助性活动产值35.7亿元,增长3.7%。

  水果产量增势良好。全年全市农业产值中,水果产值同比增长5.1%,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2.2%,对农业经济拉动作用最大。初步统计,全年全市水果产量685.1万吨,同比增长5.7%。蔬菜产量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蔬菜产量213.2万吨,同比增长3.1%。

  二、工业生产稳步加快,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全年全市5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比1-2月份提升13.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12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快于上月0.8个百分点。

  从行业和产品增长面看:行业增长面大幅提升,近六成产品产量呈现增长。全年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7%,比上年提升14.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产品中,有16种产品产量呈现增长,增长面为57.1%,比1-2月份提升17.8个百分点。

  其中,焦炭产量同比增长11.3%、水泥增长12.9%、粗钢增长16%、生铁增长20.6%、钢材增长23.9%、汽车增长35.4%。

  从行业分类看:三大门类呈现增长,钢铁、炼焦、煤炭和金属制品业拉动有力。全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3%。在制造业中,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11.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7.7%,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25.9%,以上四大行业共上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稳步恢复,新兴服务业支撑凸显

  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14.7亿元,同比增长4.1%,比前三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近九成行业实现增长。全年全市服务业八大行业中,除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呈现下滑外,其余7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上拉服务业增速1.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2%,上拉服务业增速0.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活力释放,全年全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和7.6%,共上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服务业情况看:服务业企业经营继续复苏,新兴服务业支撑有力。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2%,降幅比1-10月份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7个和6.7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持续收窄,回升速度明显加快。从行业门类看,全市规上服务业的10个行业门类中,有8个门类增速比1-10月份有所好转。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占规上服务业比重38.4%。

  四、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1亿元,同比增长11%,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475.3亿元,同比增长11.9%。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一产投资64.3亿元,同比增长39.2%;二产投资254.2亿元,同比增长18.6%;三产投资319.6亿元,同比增长1.7%。

  从行业看,一是农业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24%,上拉全市投资2.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进展积极,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大门类拉动有力。全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54.2亿元,同比增长18.6%,比上年回升30个百分点,上拉全市投资6.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66.3亿元,同比增长19.9%,上拉全市投资4.8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石油加工炼焦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共上拉全市投资6.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82.3亿元,同比增长31.1%,上拉全市投资3.4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业和交通业带动有力,部分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市房地产业投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8.4%,上拉全市投资2.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7.4亿元,同比增长30%,上拉全市投资1.9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中,体育投资增长94.3%,教育投资增长10.6%,卫生投资增长4.8%。

  从投资领域看,民间投资支撑良好。全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54.7亿元,同比增长11.6%,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1.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2.9亿元,同比增长8.5%,比1-11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3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1%;商品房销售额154.7亿元,同比增长49.5%。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611个,同比增加237个,比1-11月份增加5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1054个,同比增加231个,比1-11月份增加56个。全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37个,同比增加56个;完成投资301.5亿元,同比增长21.4%。

  五、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市场需求明显释放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0.8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4.8个、9.8个、6.2个百分点。其中,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2.4亿元,同比增长0.7%,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12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23.2%,连续四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从经营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增速好于乡村。全年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6.7亿元,同比下降2.6%;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4.1亿元,同比下降1.8%,快于乡村消费0.8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回升明显。全年全市餐饮收入68.2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前三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642.6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4.5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生活必需品和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12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2种商品类别中,17种商品零售额呈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长面近八成。生活必需品类商品中,服装鞋帽同比增长17.4%、中西药品增长37.5%、粮油食品增长43.6%、日用品类商品增长103.4%;消费升级类增势较好,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17.9%、化妆品类增长46.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9.8%、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99.1%;汽车类和石油类大宗商品零售额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8%和46.8%。

  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31.8亿元,同比下降72.1%,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

  六、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新动能不断积聚

  工业新动能加快发展。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比1-11月份提升1.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1-11月份提升3.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4%,比1-11月份提升2.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

  转型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5.7%。

  网络消费模式强势增长。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网络商品零售额6.8亿元,同比增长79.2%,增速比上年提升72.4个百分点,上拉限上消费1.3个百分点;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2.9%,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去库存和补短板持续显效。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6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6%。全年全市财政在民生领域支出348.5亿元,同比增长1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民生支出增速在全省排名首位。

  七、质量效益逐步恢复,国家、企业、居民收入不断改善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负转正。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8.7亿元,同比下降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3.9%,比1-11月份回升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4.3亿元,同比下降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1.4%。

  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5.4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实现收窄。企业亏损情况好转,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48个,同比下降1.3%,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6.5%。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14.4%。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50.1亿元,增长14.2%。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0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28元,同比增长4.8%,快于前三季度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7元,同比增长7.9%,快于城镇居民3.1个百分点,快于前三季度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下降为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总体看,2020年全市经济在极其不易的环境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水平,恢复性态势明显。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我们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兴产业占比依然不高,同时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严峻复杂,稳增长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下阶段,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发挥消费的主引擎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大高地”蹚出一条新路径。

相关解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