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公共数据> 统计分析
不负韶华二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运城建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概述
发表时间: 2020-06-15 17:43

运城市统计局

2020年5月20日

  2000年国务院批准运城撤地设市,从此开启了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新征程。二十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征程上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揭开了古老河东跨越发展的新纪元。站在20年奋进的跑道上,回眸经济社会发展的蜕变历程,我们感受到的是新运城行走的铿锵脚步,看到的是大运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容姿。

  一、20载春华秋实,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20载青春不负,河东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创造出经济总量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瞩目成就,跨越了12个百亿元大关。全市生产总值分别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9年跨越了2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大关。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62.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2000年的6.2倍,年均增长10.1%。2000—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实现16510.9亿元。

  2000—2019年全市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625.7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发展。201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74.8亿元,是2000年的11.5倍,年均增长13.7%。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6.6亿元,是2000年的8.7倍,年均增长12.1%。

  二、20载革故鼎新,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后,我市经济发展迈开了矫健的步伐,工业、服务业发展有序推进。2000年撤地设市后,各届领导班子更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优化一产,强化二产,扩张三产”的思路扎实推进,20年来结构调整呈现积极成效,工业发展得到了强化,特别是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三产比例呈现大幅度增长。2000年我市已由农业大区开始发展为工业大区,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8.1:48:33.9;2004年二产占比达到历史最高年,为12.4:56.5:31.1;2014年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为16.4:41.3:42.3;此后,三产比例逐年提升,2019年三次产业比例发展为15.9:34.6:4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

  20年来,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基础不断稳固、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从 “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折。

  (一)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伴随着改革发展历程,我市农业经济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变,农业基础不断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强劲,农业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0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的3.4倍,年均增长6.7%。2000—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863.6亿元,累计生产粮食4226.8万吨。

  特色产业发展强劲。2019年,全市农林渔牧总产值、增加值,粮食产量、水果产量等均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265.4万吨,占全省的19.5%,是2000年的1.7倍,年均增长2.8%;园林水果产量达到629.7万吨,占全省的77.9%,是2000年的4.4倍;肉类总产量13.4万吨,约占全省的14.9%,是2000年的2.2倍。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9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6.1万千瓦。设施农业发展较好,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

  (二)工业主导地位增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交织互补的工业体系形成

  20年来,运城工业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而且取得了质的飞跃。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5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的6.3倍,年均增速达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2.7%的速度增长。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2019年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8.3%,非传统产业占比31.7%,形成了以黑色金属冶金、有色金属冶金、炼焦、煤炭、化工、电力、汽车制造、医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等十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格局。

  2000-2019年,全市粗钢产量增长61.8倍、生铁增长17.9倍、焦炭增长3.2倍、发电量增长3倍、化肥增长1.3倍,汽车、电动机、医药发展实力逐年增大。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建市20年,我市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占比位居产业之首。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7.6倍,年均增长11.2%。

  20年来,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2000—2019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3.4亿元。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亿元,2019年达857亿元,是2000年的10.7倍,年均增长13.3%。200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0.7亿美元,2019年达10.7亿美元,是2000年的15.7倍。

  20年来以历史文化为魂、自然生态为补充的旅游业不断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1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7番。

  三、20载投资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非凡

  2000—2019年20年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0805.6亿元,占到改革开放40年以来投资总量的97.6%,为运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匹驾辕之马。

  运城建市20年,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非凡。综合立体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道路桥梁、高铁、机场、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及景区开发等全面发展,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的目标。201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6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93.2%,其中高速路通车里程达60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11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货运量21531万吨,比2000年增长7.9倍;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21.5万辆,比2000年增长23.6倍。2005年运城民用航空通航,到2019年总航线已达30条,通航城市包括了35个城市。

  四、20载为民谋利,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20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城乡居民分享到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201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41元,比2000年(4454元)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10.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07元,比2000年增长了4.2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7元,比2000年(1966元)增长5.1倍,年均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51元,比2000年增长了7.4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群众脱贫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34.1万人降为177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8.1%降至0.04%。

  (二)民生优先导向更加凸显,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2019年全市民生支出达306.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9%。

  2019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8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21.5万人。2019年末共有1.5万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9033万元;7.5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亿元。

  20年来,我市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和谐不断推进。

  20年栉风沐雨,20年阔步前行。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全市上下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领会习近平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总结撤地设市20年成绩经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五抓一优一促”为工作总抓手,抢抓新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再创新时代运城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Baidu
map